鄭婷婷的獨行日記

Tidigare verk av Cheng Ting Ting. “Ingen talar” 2019, olja på kanvas.

移城是為追尋更遼闊的風景,為創作注入新的水土。去年8月,香港畫家鄭婷婷重遇《亮燈》記者林淼,透過訪問細訴獨自到挪威學習和生活的點滴。

第一次也是上一次見鄭婷婷,是6年前,我們還在香港。如今我們各自漂到歐洲近兩年了——鄭婷婷現居挪威小城Bergen,我則不定期穿梭瑞典和英國。

今次訪問打開鏡頭,畫面是陽光充沛的家居,牆上貼滿婷婷的各頁畫作和實驗品,感覺跟第一次在她當時火炭的工作室般奇妙。我好像童話裡誤闖熊屋的女孩,意外踏進她創作的內心處。

在去年8月著陸挪威,她希望透過重投校園生活,打破經年累月在香港作為畫家的重複節奏和規律。她大概當時沒有想到,在未來迎接她的Bergen,是一個以規律為軸心的城市。

「抵埗不久,即使我還未適應在新地方生活,就已感覺融入此地;大概因為這裡的人事都依從遵從系統,正常而規矩吧。可是當我在這裡安頓約1-2個月,就開始有種奇怪的感覺——奇怪在我不明白為什麼這裡可以如此平和。」因為這種無以名狀的平和,鄭婷婷形容Bergen是一杯水,不增不減,無起無伏,一切都剛剛好。「一切平和至極,日常依從水平的中軸運行。在這裡的生活不會有甚麼很大的驚喜,又不會有沉悶的感覺。」

鄭婷婷一路以來的作品都以童年經歷和日常生活作題材;或許背景是充滿壓迫感的香港,她的作品畫面往往散發一股強烈孤獨感,也像在密閉空間凝住躁動的一刻;有時她的畫會令我想起Edvard Munch。從去年在香港度過動盪的夏天,搬到平靜的挪威展開新生活,再到今年遇上肺炎疫情——世界連串起伏,鄭婷婷的創作題材貫徹始終。「我自有別的方式回應世界動盪。至於創作⋯⋯題材沒有太大改變,依然是自己關心、生活中那些觸動到我的時刻。」


Cheng Ting Ting i hennes studio. Foto: Privat

回歸學生身分,因為多了機會肆無忌憚的嘗試不同類型的媒介,鄭婷婷坦言少了畫畫。相比過往走「oil on canvas」繪畫的穩陣路線,她更常用各種手到拿來的廢紙做實驗。在挪威的日子裡,她做多了一些自己一直想試,但未有時間做的東西,例如陶瓷、攝影和版畫等,像創作散步。因為在挪威剩下的日子不多了,鄭婷婷現在把重點放在自己比較有擅長而有更大潛力的媒介上,版畫是其中一樣。「畫畫本來已經好蠢——又怪,又間接,又隱晦⋯⋯但我覺得版畫比畫畫更蠢(笑)。石版畫的技術本質很擅長模仿手繪或鉛筆畫的感覺;例如我畫一個蘋果跟我印一張蘋果得到的成品根本一模一樣⋯⋯」那為什麼你還要繼續做版畫呢?「我覺得版畫最有趣之處在於,他會令你呈現蘋果的步驟變得慢而複雜。這個過程往往能讓我更細緻的去品嚐和觀察蘋果這個畫面,為我帶來新的啟發;亦好像把那些本來很即時的感覺拉長,所以我很喜歡版畫。」

版畫以外,鄭婷婷來挪威後做得最多的是寫作。「此行有一個驚喜,就是我開始學習藝術寫作。它令我開始學習欣賞自己,亦令我發現原來寫作可以是一種創作和表達自己的媒介。至於最後寫作會不會成為我的專業,反而不是重點。」自問語文和寫作不是鄭婷婷的專長,但Bergen如止水般的生活節奏,往往會將時間和寂靜,延展成一個令她有寫作衝動的氛圍。發現寫作後,鄭婷婷紙筆從不離身——在搭巴士或輕鐵的路途上,是她最常寫作的時刻。「我怕不寫下來,當刻感覺就會一瞬即逝。那種即時紀錄的體驗跟素描很像,但我透過寫作卻能探索到內心層面更深的東西。」

在不安與恐懼橫行的這一年,疫情迎來的迷惘和停滯, 似乎成了提醒世界止步,著人們反省生活節奏的堤壩。我們只能順水流淌,不問目的地在搖搖欲墜的未知中匍匐而行。或許唯有不斷經歷創作過程,以不同的風景和物件代替思緒,才能誠實的紀錄心境和狀態並直視自己,作為存在證明。


Bergen är ett vattenglas. Foto: Cheng Ting Ting

後記

訪問的時候2020年的夏天接近尾聲,擱筆時歐洲已經進入冬令時間,而眨眼我們又在迎接另一個夏天。在這段日子我因為簽證的問題不停在各個城與國之間遷徙流動,都會想起鄭婷婷「Bergen是一杯水」的比喻——我現在身處的地方是怎樣的水流,我明天又要流向哪裡呢?若來的時候我家是一襲懸河,我能怎樣回去?

Sui Lam • 2021-06-04
Sui Lam är en konstnär, grafisk designer och skribent från Hongkong. Hon är för närvarande baserad i London och reser regelbundet till Stockholm. Hennes arbete fokuserar på sociala frågor som identitet, jämställdhet, språk och kulturutbyten.


鄭婷婷的獨行日記

Tidigare verk av Cheng Ting Ting. “Ingen talar” 2019, olja på kanvas.

移城是為追尋更遼闊的風景,為創作注入新的水土。去年8月,香港畫家鄭婷婷重遇《亮燈》記者林淼,透過訪問細訴獨自到挪威學習和生活的點滴。

第一次也是上一次見鄭婷婷,是6年前,我們還在香港。如今我們各自漂到歐洲近兩年了——鄭婷婷現居挪威小城Bergen,我則不定期穿梭瑞典和英國。

今次訪問打開鏡頭,畫面是陽光充沛的家居,牆上貼滿婷婷的各頁畫作和實驗品,感覺跟第一次在她當時火炭的工作室般奇妙。我好像童話裡誤闖熊屋的女孩,意外踏進她創作的內心處。

在去年8月著陸挪威,她希望透過重投校園生活,打破經年累月在香港作為畫家的重複節奏和規律。她大概當時沒有想到,在未來迎接她的Bergen,是一個以規律為軸心的城市。

「抵埗不久,即使我還未適應在新地方生活,就已感覺融入此地;大概因為這裡的人事都依從遵從系統,正常而規矩吧。可是當我在這裡安頓約1-2個月,就開始有種奇怪的感覺——奇怪在我不明白為什麼這裡可以如此平和。」因為這種無以名狀的平和,鄭婷婷形容Bergen是一杯水,不增不減,無起無伏,一切都剛剛好。「一切平和至極,日常依從水平的中軸運行。在這裡的生活不會有甚麼很大的驚喜,又不會有沉悶的感覺。」

鄭婷婷一路以來的作品都以童年經歷和日常生活作題材;或許背景是充滿壓迫感的香港,她的作品畫面往往散發一股強烈孤獨感,也像在密閉空間凝住躁動的一刻;有時她的畫會令我想起Edvard Munch。從去年在香港度過動盪的夏天,搬到平靜的挪威展開新生活,再到今年遇上肺炎疫情——世界連串起伏,鄭婷婷的創作題材貫徹始終。「我自有別的方式回應世界動盪。至於創作⋯⋯題材沒有太大改變,依然是自己關心、生活中那些觸動到我的時刻。」


Cheng Ting Ting i hennes studio. Foto: Privat

回歸學生身分,因為多了機會肆無忌憚的嘗試不同類型的媒介,鄭婷婷坦言少了畫畫。相比過往走「oil on canvas」繪畫的穩陣路線,她更常用各種手到拿來的廢紙做實驗。在挪威的日子裡,她做多了一些自己一直想試,但未有時間做的東西,例如陶瓷、攝影和版畫等,像創作散步。因為在挪威剩下的日子不多了,鄭婷婷現在把重點放在自己比較有擅長而有更大潛力的媒介上,版畫是其中一樣。「畫畫本來已經好蠢——又怪,又間接,又隱晦⋯⋯但我覺得版畫比畫畫更蠢(笑)。石版畫的技術本質很擅長模仿手繪或鉛筆畫的感覺;例如我畫一個蘋果跟我印一張蘋果得到的成品根本一模一樣⋯⋯」那為什麼你還要繼續做版畫呢?「我覺得版畫最有趣之處在於,他會令你呈現蘋果的步驟變得慢而複雜。這個過程往往能讓我更細緻的去品嚐和觀察蘋果這個畫面,為我帶來新的啟發;亦好像把那些本來很即時的感覺拉長,所以我很喜歡版畫。」

版畫以外,鄭婷婷來挪威後做得最多的是寫作。「此行有一個驚喜,就是我開始學習藝術寫作。它令我開始學習欣賞自己,亦令我發現原來寫作可以是一種創作和表達自己的媒介。至於最後寫作會不會成為我的專業,反而不是重點。」自問語文和寫作不是鄭婷婷的專長,但Bergen如止水般的生活節奏,往往會將時間和寂靜,延展成一個令她有寫作衝動的氛圍。發現寫作後,鄭婷婷紙筆從不離身——在搭巴士或輕鐵的路途上,是她最常寫作的時刻。「我怕不寫下來,當刻感覺就會一瞬即逝。那種即時紀錄的體驗跟素描很像,但我透過寫作卻能探索到內心層面更深的東西。」

在不安與恐懼橫行的這一年,疫情迎來的迷惘和停滯, 似乎成了提醒世界止步,著人們反省生活節奏的堤壩。我們只能順水流淌,不問目的地在搖搖欲墜的未知中匍匐而行。或許唯有不斷經歷創作過程,以不同的風景和物件代替思緒,才能誠實的紀錄心境和狀態並直視自己,作為存在證明。


Bergen är ett vattenglas. Foto: Cheng Ting Ting

後記

訪問的時候2020年的夏天接近尾聲,擱筆時歐洲已經進入冬令時間,而眨眼我們又在迎接另一個夏天。在這段日子我因為簽證的問題不停在各個城與國之間遷徙流動,都會想起鄭婷婷「Bergen是一杯水」的比喻——我現在身處的地方是怎樣的水流,我明天又要流向哪裡呢?若來的時候我家是一襲懸河,我能怎樣回去?

Sui Lam • 2021-06-04
Sui Lam är en konstnär, grafisk designer och skribent från Hongkong. Hon är för närvarande baserad i London och reser regelbundet till Stockholm. Hennes arbete fokuserar på sociala frågor som identitet, jämställdhet, språk och kulturutbyten.